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下白垩统泉头组4段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刘媛;朱筱敏;张思梦;赵东娜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低渗透储集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
  • 起始页:00480
  • 总页数:9
  • 刊名:古地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石岩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冯增昭
  • 电子信箱:jpalaeo1999@163.com
  • 卷:1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516.06616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擒要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下白垩统泉4段)储集层的渗透率平均值为1.53×10-3μm2,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文中通过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衍射等技术,对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储集层的岩石组分、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识别鉴定。分析认为:储集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细砂岩和岩屑细砂岩,成熟度较低;次生溶蚀孔隙提供了大量有效储集空间,所占比例甚至可达25%;储集层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溶解、破裂等成岩作用,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A1期和A2期。压实、胶结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原生孔隙遭到破坏,形成致密储集层;交代作用对储集层物性影响不大;溶解、破裂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使储集层物性得到改善,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随深度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与由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使储集层中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密切相关。这一研究对三肇凹陷低渗透储集层的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