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董霞;郑荣才;吴蕾;陈仁金;杨锐;李凤杰
  •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演化;成岩序列;卡洛夫-牛津阶组;萨曼杰佩气田;土库曼斯坦
  • 起始页:54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科研项目(编号:B-08-10)资助。
  • 刊名:岩性油气藏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9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学会
  • 主编:刘全新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路535号
  • 邮编:730020
  • 电子信箱:yxyqc@petrochina.com.cn
  • 卷:22
  • 期:2
  • 期刊索取号:P450.6 211
摘要
以露头剖面测量、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探讨了土库曼斯坦萨曼杰佩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规律,其中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为胶结、压实一压溶、硅化、硬石膏化及天青石化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形成了以生物体腔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和溶裂缝等多种原生与次生孔隙组合的储层基本特征。通过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可知该气田分别经历了以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剩余原生孔隙为主叠加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为主叠加原生孔隙的组合阶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