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3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质学;矽卡岩;蚀变矿化分带;流体;交代;铜山铜矿
  • 起始页:999
  • 总页数:18
  • 经费资助:本研究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总结及成矿机制研究项目(2008993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7011)资助
  • 刊名: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编:毛景文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minerald@163.net
  • 网址:http://www.kcdz.ac.cn/
  • 卷:29
  • 期:6
  • 期刊索取号:P410.6967
  • 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