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不同空间配置的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的净化作用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李莎莎;田昆;刘云根;周耀华;杨红梅;
  • 单位1: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植物群落;空间配置;生活污水;净化作用
  • 起始页:1951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云南省科技计划(2008CA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2010CB4348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285)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陕西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陕西省土壤协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9
  • 期:8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湿地湖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格局对湿地水体净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选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野菱(Trapa incis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等4种云南高原湿地常见湖滨带植物物种,以不同配置方式分别构建4种不同植物群落:茭草-金鱼藻-金鱼藻(Z-C-C)、茭草.野菱,金鱼藻(Z-T-C)、茭草.蓖齿眼子菜-蓖齿眼子菜(Z-P-P)、和茭草-蓖齿眼子菜-金鱼藻(Z-P-C),对不同植物群落净化污水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植物群落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不同,经过Z-C-C群落处理后水体的COD降低率为(50.56±1.98)%,显著低于Z-T-C群落(69.66±4.15)%、Z-P-P群落(64.29±1.05)%,Z-P-C群落(66.67±1.13)%,(P<0.05):经过Z-T-C群落处理后水体TN降低率为(24.69±4.64)%,显著低于Z-C-C群落(53.29±0.71)%、Z-P-P群落(53.36±2.04)%、Z-P-C群落(54.44±0.29)%,(P<0.05);各群落对NH4+-N去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1.77±0.37)%,(67.22±0.53)%,(69.22±0.13)%,(80.85±0.31)%。研究表明:3种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比2种植物配置模式的好;适当增加沉水植物的配置比例,可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果;根系发达的植物具有更强的净化效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