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长江中游砂山的粒度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胡思辉;袁胜元;霍炬;李长安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a.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79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砂山;长江中游;粒度分析;末次冰期;古气候环境
  • 起始页:35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209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计划资助项目(CUGQNL0324)
  • 刊名:地质科技情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地学
  • 主编:姚书振
  • 电子信箱:kjqb@cug.edu.cn
  • 卷:25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6
摘要
通过对江西梁家渡剖面的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在与中原邙山黄土研究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长江中游晚更新世风成砂堆积序列(江西梁家渡剖面)的粒度特征;并结合热释光年龄测试数据,按照安芷生等的粒度年龄模式获得相应的年代时间标尺,根据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江中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发现长江中游末次冰期以来至少发生过10次暖湿-干冷的气候旋回,其中还记录了发生在约22.0,29.5kaBP的2次Heinrich事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