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36CI断代法应用于青藏高原末次快速隆升的构造事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任收麦;葛肖虹;杨振宇;林源贤;胡勇;刘永江;Johann GENSER;Andrea B.RIESER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单位2: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73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早更新世;36C1断代法定年;构造事件
  • 起始页:1110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72099,40572135);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编号2002CCA05100);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040183055)联合资助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geoview@public.bta.net.cn
  • 卷:80
  • 期:8
  • 期刊索取号:P206.3141
摘要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是多期次的,尤其早更新世晚期的快速隆升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西部盆一山地貌形成与荒漠化的出现有着重大影响,这已成为近年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高原东北缘一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中红色泥岩36Cl断代法定年,首次测定该事件发生在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1. 54~0. 28 Ma B.P.)之间。结合敦煌盆地同时代地层(0.837 Ma B.P.和1.142 Ma B.P)的低角度掀斜现象,以及前人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一哈密盆地、酒西盆地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更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北向挤压作用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造成大范围的挤压变形与山脉隆升,这对我国西北地区构造格架的最终形成和晚期油气运移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