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别山构造地貌的DEM初步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程三友;刘少峰;张会平;申旭辉;苏三;雷国静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DEM;构造地貌;大别山
  • 起始页:333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4041,40272055)、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
  • 刊名:地质力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5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主编:陈庆宣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11号
  • 邮编:100081
  • 网址:http://www.geomech.ac.cn
  • 卷:11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30.66 208
摘要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利用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SRTM)数据,构建了大别造山带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大别山地区的构造地貌进行了模拟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大别山在造山带走向和垂直走向的方向上都是中间高、两边低,两边地势低的部位发育断陷盆地。SRTMDEM地貌图显示,郯庐等大断裂地貌特征明显,断裂构造严格控制了水系的发育,大别山水系多呈格子状分布,在地貌上主要表现为河流的大角度转弯以及主支流近直角交汇;由于本区地壳沿断裂作差异性升降运动,造成地堑谷、断块山和断陷盆地并存的地貌特点。本文统计分析了坡度与高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取了夷平面信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