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林良彪;陈洪德;胡晓强;纪相田;姜平
  •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构造层序;盆地演化;上三叠统;川西前陆盆地;四川盆地
  • 起始页:415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中石化“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3044)和四川省重点学科“构造地质学”建设基金资助项目(SZD0408)。
  • 刊名:地层学杂志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6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主编:陈旭
  •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 邮编:210008
  • 电子信箱:dicengxue@263.net
  • 网址://www.nigpas.ac.cn
  • 卷:31
  • 期:04
  • 期刊索取号:P510.6208
摘要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