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江汉平原区构造演化对中、古生界油气系统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肖开华;陈红;沃玉进;周雁;张云霞
  • 单位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油气系统;构造演化;油气成藏;中、古生界;江汉平原区
  • 起始页:688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P03077)
  • 刊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编:王庭斌
  • 地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编辑部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oil-gasgeology@pepris.com
  • 卷:26
  • 期:5
  • 期刊索取号:P450.6167-1
  • 数据库收录:加拿大CAJ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晚燕山—喜山期等多旋回沉积构造发展阶段,纵向上构成了震旦系—志留系及志留系—侏罗系两套油气系统。每一个构造运动期都是一次油气的大规模运聚期。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构造裂缝对区内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构造运动形成的风化壳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层段。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以及晚燕山—喜山期4次主要构造活动,使得4套油气保存单元经历了形成-改造、破坏-残存或重铸的演变过程。印支期以来的构造运动是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油气系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动力和影响因素。印支期区内构造格局以大隆大坳为特征,是区内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形成了隆起区早期的油气富集。早燕山期是区内中、古生界内幕构造的主要形成期,同时,也是油气运聚和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晚燕山—喜山期则是油气藏改造和调整期,不同类型的油气藏最终定型于喜山期。区内仙桃-戴家场和当阳次级深坳陷是原生改造型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北部麻洋潭构造带是晚期生烃型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丫新和万城潜山带是次生多源型油气藏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