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运动规律及其与防护体系的相互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屈建军;凌裕泉;井哲帆;张克存;俎瑞平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59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腾格里沙漠;风沙流场;最大可能合成输沙强度;合成输沙方向;防护体系
  • 起始页:52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6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41)资助
  • 刊名:中国沙漠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编:王涛
  •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CAIedit@ns.lzb.ac.cn
  • 网址:http://ZGSS.chinajournal.net.cn
  • 卷:27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2.06 141-1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是穿越流动沙丘最长,受到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路段,自建成运营45a以来,其有效而稳定的防护体系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公认。通过前期23a的防沙实践和后期22 a的监测证实:①该地区存在着一个较为稳定的风沙流场,具有三组不同风向,主风向为W-NNW,次主风向为NE-E、WSW-S,此种风沙流场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塑造格状沙丘形态和造成对铁路危害的重要因素。②沙丘移动过程表现为格状沙丘主梁沿主风向前后摆动,以缓慢的速度向前推移,其移动量为2~5 m·a-1,造成风沙危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格状沙丘副梁的迅速前移,22a平均移动速度为0.527m·a-1。合成移动方向为318.6°(NW→ SE)。③从理论上考虑,前移的沙体是一种对防护体系的潜在威胁,即可能在固沙带前缘形成高大的沙堤掩埋防护体系。可是,实际上随着防护体系的建立和逐步的完善,不但有效的保障铁路的安全,而且同时也抑制了年总输沙量的25%;并改变了风沙流场的某些性质或作用,进而控制了风沙活动的方向与活动强度。在迎风坡的风蚀和背风坡的积沙致使沙丘高度相应的降低,这种变化规律具有从流沙区向固沙区逐渐衰减的趋势。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