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显示及其表达的油气藏改造信息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凡元芳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 单位2: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显示;储层改造机制;储层改造时期
  • 起始页:6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基金“川东北地区普光气藏成藏模式探讨”(编号:Z08030)
  • 刊名: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 主编:屈展
  • 电子信箱:xbzr@xsyu.edu.cn
  • 卷:25
  • 期:4
  • 期刊索取号:P613.066209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对中国南方地面及井下共464个沥青、油、气显示点的层位、产状、改造机制和改造时期统计分析认为:油气显示产状丰富,裂缝(断裂)占优,晶洞和孔隙次之,溶孔和溶洞最少。断裂作用是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原生油气藏最主要的改造机制,其次是隆升剥蚀作用,不同区块有不同的改造机制,中、下扬子区油气显示与张性正断层及其张节理密切相关,上扬子区为断裂和隆升剥蚀的联合作用。油气显示的原始改造期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其次为喜山晚期,各构造区块原始油气藏的改造时期不同,中、下扬子区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上扬子区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江南隆起具有分段性,北段从海西期就开始被改造,直至喜山早期,而中段和南段的改造时期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