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徐凤银;尹成明;巩庆林;沈亚
  • 单位1: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油气控制作用;勘探方向
  • 起始页:9
  • 总页数:9
  • 刊名:中国石油勘探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200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主编:周家尧
  • 电子信箱:cpe@263.net
  • 网址:http://www.petropub.com.cn
  • 卷:11
  • 期:6
  • 期刊索取号:P450.6582P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TCED)收录;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中国石油文摘收录;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摘要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边界条件、基底性质、构造运动、不整合面、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史的基础上,认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个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可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即早、中侏罗世伸展断陷—坳陷阶段、晚侏罗世—白垩纪挤压坳陷—挤压隆升阶段、古新世(路乐河期)—中新世早期(上油砂山期)整体挤压坳陷与柴西局部拉分弱断陷阶段和中新世晚期(狮子沟期)—第四纪挤压反转阶段。盆地的构造演化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圈闭的形成、油气运移与成藏以及油气的保存,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柴达木盆地的勘探方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