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的组成与古地理分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杨楠;李承森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泥盆纪;维管植物;植物化石;古地理分布
  • 起始页:91
  • 总页数:14
  • 刊名:古地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冯增昭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大学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Jpalaeo1999@163.com
  • 卷:11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516.066162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依据泥盆纪早、中、晚3个时期的中国岩相古地理图及中国泥盆纪植物已有的资料,绘制出中国泥盆纪这3个时期的植物古地理分布图。中国泥盆纪海侵的主要方向是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早泥盆世)逐渐向长江中游的华中地区(中泥盆世)及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晚泥盆世)发展。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南方的分布是随着海侵,逐渐向华中及华东地区扩展,由早泥盆世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广西和湖南南部等地区,发展至中泥盆世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的中北部以及湖北的南部地区,在晚泥盆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北方的分布范围较小,从中泥盆世才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晚泥盆世在宁夏等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泥盆纪3个时期陆地维管植物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含量表明,早期的植物主要以较为原始的莱尼蕨类、工蕨类以及前石松类为主,中期石松类占优势,到了晚期石松类依然占优势,而楔叶类、真蕨类以及前裸子植物开始繁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