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800MPa下泥质岩部分熔融实验研究:残留相及熔体相REE地球化学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张锦煦;张辉;管申进;唐勇;吕正航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REE“四分组效应”;熔体相;残留相石榴子石;泥质岩;部分熔融
  • 起始页:171
  • 总页数:13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305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8012)
  • 刊名:地球化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涂光炽
  • 地址:地球化学编辑部
  • 邮编:510640
  • 电子信箱:dqhx@gig.ac.cn dqhx@tom.com
  • 卷:39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70.6208-2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利用JL-3600t压机实验研究了800MPa、不同温度条件下泥质岩部分熔融过程,利用EMPA和IA-ICPMS分别测定了熔体相和残留相中主要化学组成以及微量元素(包括REE)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泥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25%)形成的熔体中REE含量分布于308.8~3565μg/g较大范围内,显示较大的不均匀性,其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显示弱的M型REE“四分组效应”,而残留相矿物石榴子石中REE含量变化于167.5~1008μg/g范围,也显示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其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显示明显的W型REE“四分组效应”,尤以第一段La-Nd最为显著;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30%),其形成的熔体中REE集中在523.2~1130μg/g范围,残留相石榴子石中REE集中在288.6~512.7μg/g范围,均显示相对均匀;熔体相和残留相石榴子石矿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不发育REE“四分组效应”。实验前后Cl质量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该实验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岩浆挥发分相。上述特征表明S型花岗岩中的REE“四分组效应”现象很可能与泥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具有成因联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