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峰丛洼地坡面流径流过程——以丫吉试验场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常勇;姜光辉;康彩霞;于■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87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峰丛洼地;坡面流;水化学;径流过程
  • 起始页:1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80206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200701);国土资源部行业专项(20091104-1)
  • 刊名:水文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6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 主编:邓坚
  • 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2号
  • 邮编:100053
  • 电子信箱:j.hyd@mwr.gov.cn
  • 卷:30
  • 期:6
  • 期刊索取号:P490.6 144-17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选取裸露型和土壤植被覆盖型两种峰丛洼地地貌结构,通过降雨量、pH、电导率(Ec)、CO2分压和流量的过程线来分析降雨中详细的产流过程。裸露性坡地因包气带结构简单仅存在局部的超渗产流和表层岩溶带的回归流,水化学性质较稳定;有土壤植被覆盖的坡地的产流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补偿阶段(可出现超渗产流)、饱和径流阶段、稳定阶段,补偿阶段仅在降雨强度大于入渗强度时可产生坡面流,饱和径流阶段坡面流流量与降雨强度成正比,稳定阶段坡面流流量趋于稳定,不随雨强的变化而变化,坡面流的水化学性质变化剧烈,pH、电导率(Ec)、CO2分压基本上同步变化,水温(T)在降雨前期变化规律不明显,后期与pH、Ec等呈相反变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