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王建功;王天琦;梁苏娟;韩小强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浅水湖泊三角洲;分流河道席状砂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葡萄花油层;松辽盆地
  • 起始页:11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前期预探项目(ktqq-2004-002)。
  • 刊名:中国石油勘探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200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出版社;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 主编:周家尧
  • 卷:13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50.6582P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中国石油文摘收录;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收录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二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砂化、中等席状砂化、强席状砂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平面上具有朵状体、网状河和枝状等3类分布模式。根据葡萄花油层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和沉积相带分布特征以及砂体类型,分析区域油气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划分出构造油藏聚集带、断层—岩性复合油藏聚集带、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油藏聚集带和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聚集带这四大油藏类型聚集带。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空间分布、沉积相展布特征以及构造和断裂体系是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