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天津CQJ4孔探讨中国东部海侵层的年代问题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施林峰;翟子梅;王强;张学斌;杨振宇
  • 单位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CQJ4钻孔;磁性地层;海侵层;年龄;天津
  • 起始页:375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本文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70284030);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511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872107、40572096)的成果。
  • 刊名:地质评论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3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任纪舜
  • 地址:北京市福星城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georeview@cags.net.cn
  • 卷:5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8 208
摘要
天津CQJ4钻孔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孔第四系底界(2.58Ma)位于340m处,中更新世底界,即B/M界线位于74m处。微体生物分析显示该孔岩芯记录了三个海侵层,分别位于4.2~12.0m、16,4~30.2m和56.55~58.00m,与渤海湾西岸其他钻孔对比,这三期海侵对应于“第1、Ⅱ、Ⅲ海侵层”。古地磁研究表明布容极性期内该孔记录了4次极性漂移,分别对应于Blake (120~110ka)、Jamaica( 215~05ka)、Calabrian Ridge l(325-315ka)和Calabrian Ridge 2(525-515ka)。结合钻孔岩芯磁性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推测这三个海侵层的年龄分别为120~70ka、240~180ka和500ka左右,可以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第Ⅲ、Ⅳ、V海侵层”相对应。这一对比方案与目前较普遍接受的沿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的认识,在层位对比上明显冲突,但“晚更新世以来三期大海侵”之说,尚难以解释晚更新世底界与中更新世底界(B/M界线)过近的问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