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与环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靳桂云;王传明
  • 单位1: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环境
  • 起始页:00355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5721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0BAK67802)共同资助
  • 刊名:古地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石岩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冯增昭
  • 电子信箱:jpalaeo1999@163.com
  • 卷:12
  • 期:3
  • 期刊索取号:P516.06616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摘要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经基本建立,重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与环境演化过程,是深入理解人类文化发展背景和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前提。现有的考古学和古环境科学研究成果显示,距今7000—6000年前后,山东西南部的汶泗流域生长着现今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扬子鳄;距今5000-4000年前后,山东东南部的日照一带生长着刚竹,而现代的刚竹自然生长区域是在江淮之间;辽东半岛和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孢粉等记录了全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气候和全新世中期气候逐渐冷干的变化过程。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在整个新石器时代海岱地区的气候都比现在温暖湿润,相当于现代的江淮地区。目前关于该地区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取得的认识远少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研究成果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低;(2)年代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3)海岸线变迁问题有待深入;(4)对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问题关注不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