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贵州上二叠统炼焦煤分布成因解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朝玉;黄文辉;陈国勇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单位2:贵州地矿局104队
  • 出生年:1974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上二叠统;炼焦煤;环带状;热叠加
  • 起始页:7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202),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研项目(20094009)。
  • 刊名:中国煤炭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9
  •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 主编:赵克荣
  • 地址:河北省涿州市范阳西路50号
  • 电子信箱:zhgmtdzh@163.com
  • 卷:22
  • 期:5
  • 期刊索取号:P441.06 141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地质文摘》、《矿业文摘》核心检索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地质文摘》、《矿业文摘》核心检索期刊
摘要
贵州上二叠统炼焦煤在平面上呈x型环带状分布特征,通过对该地区深成热变质作用、莫霍面抬高热力异常及岩浆岩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上覆地层及地温梯度影响的深成变质作用是贵州上二叠统炼焦煤呈x型环带状分布的主控因素,莫霍面抬高形成的地热异常是对这个主控因素的加强,峨眉山玄武岩的楔形分布及研究区大地热流值从西向东的逐渐递减的分布形态是炼焦煤呈x型环带状分布的不利因素,而燕山期小型侵入体在黔东部的较强活动则刚好是这个不利影响因素的弥补。总之,几种热叠加变质的综合作用,可较好地解释贵州上二叠统炼焦煤呈x型环带状分布的独特现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