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对紫色土物理性质及其空间变异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周继;陈晓燕;谢德体;何丙辉;魏世强
  • 单位1: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3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聚丙烯酰胺(PAM);紫色土;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
  • 起始页:171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2007BAD878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11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2006AC1018);国家“863”计划(2006AA10Z427):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经费资助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雷廷武
  • 电子信箱:journal@ms.iswc.ac.cn
  • 网址:http://www.iswc.ac.cn http://www.periodicals.com.cn
  • 卷:23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数据库收录:被英国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本学科权威性文摘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及其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研究PAM对紫色土物理性质及其空间变异的影响,进行了野外径流小区试验,试验采用PAM的4种施用模式,包括A模式(浓度为30g/m3PAM液施)、B模式(浓度为60g/m3PAM液施)、C模式(浓度为30g/m3PAM液施结合添加剂)、D模式(浓度为60g/m3PAM液施结合添加剂),并对紫色土坡面及其不同坡位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机械组成、容重、初始含水率以及土壤渗透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模式对促进>0.25mm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形成最明显,增大了23.87%,而相同模式下的不同坡位>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增量排序均为:上坡>中坡>下坡;4种模式在坡面及其不同坡位都促进了土壤中砂粒、粘粒的增加和粉粒和土壤容重的减少,其促进作用为:C模式>B模式>A模式>D模式;在坡面位置C模式分别提高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1.790mm/min和0.701mm/min,同一模式下,土壤稳渗率的增量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因此适当浓度的PAM结合添加剂的方式对紫色土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