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绿洲化过程中绿洲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王蕙;赵文智
  • 单位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 出生年:1979
  • 学历:硕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绿洲化;土壤容重;团聚体;粘粒;饱和水力传导度
  • 起始页:1109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绿洲化的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2009CB421302)资助
  • 刊名:中国沙漠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编:王涛
  •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260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CAIedit@ns.lzb.ac.cn
  • 网址:http://ZGSS.chinajournal.net.cn
  • 卷:29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22.06 141-1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绿洲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为满足社会需求,把原生荒漠改造成人工绿洲的过程。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约1000a来随着绿洲化进程绿洲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过程,旨在为深入认识绿洲化过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在约1000a的时间尺度上,随绿洲土壤开垦年限的增加,表层(0~20cm)土壤容重与饱和水力传导度随时间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粉粒含量显著增加。未开垦(0a)和开垦约1000a表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51g·cm-3、1.35g·cm-3,总孔隙度为43.16%、49.27%,毛管孔隙度为38.73%、47.10%,>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24.60%、49.59%,沙粒含量为85.42%、61.56%,粘粒含量为3.93%、4.80%,土壤比表面积为128 cm2·g-1、231cm2·g-1,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为0.74cm·h-1、0.34cm·h-1。②绿洲土壤在开垦的最初30a间土壤饱和水力传导度、>0.25mm干团聚体、>0.25mm水稳性团聚体、比表面积变化相对较快,分别为0.01cm·h-l·a-1、0. 58%·a-1、0.50%·a-l、1.48 cm2·g-1·a-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