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大气中痕量氟氯烃(CFCs)的浓度水平与变化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张芳;王新明;李龙凤;易志刚;周凌晞;DonaldR Blake;盛国英;傅家谟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生年:1981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氟氯烃;卤代烃;破坏臭氧层物质;珠江三角洲
  • 起始页:19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3-SW-121);科技部973项目(2002CB810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03011)
  • 刊名:地球与环境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3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水路46号
  • 邮编:550002
  • 电子信箱:dzdh@mail.mail.gyig.ac.cn
  • 卷:34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 141-16
摘要
用预浓缩-GC/MS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CCl3F、CFC-12、CFC-113和CFC-114等4种痕量氟氯烷烃气体。结果表明,2005年珠江三角洲背景点鼎湖山大气中CFC-12和CFC-11的年平均浓度高于全球本底站,说明珠三角地区还存在一定CFC-11和CFC-12的排放源;CFC-113浓度水平则与全球本底站点浓度接近,且CFC-113和CFC-114在广州城区与鼎湖山差别不显著,表明区内其排放源强度应很小。观测日内广州和鼎湖山大气中四种CFCs的日变化幅度均较小,无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广州市CFCs总体呈夏秋高、冬春低的特征,与城区致冷设备高温季节使用频率较大有关;鼎湖山则呈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主要受扩散作用和季风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CFC-11、CFC-12和CFC-114浓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CFC-113的浓度一直逐年下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