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理想充填暂堵钻井液室内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王建华;鄢捷年;郑曼;冯杰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高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损害;理想充填;渗透率恢复值;储集层保护
  • 起始页:230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4061);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411)。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5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期刊;美国地质文摘信息系统(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2006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核心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钻井过程中,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集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因此难以有效封堵对油气层渗透率贡献很大的那部分较大尺寸的孔喉。中高渗砂岩储集层一般具有渗透率分布范围广、孔隙度大和孔喉尺寸分布范围大的特点,且常以泥质胶结为主。中高渗砂岩储集层损害的主要机理是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和滤液的侵入以及黏土的水化膨胀和分散。在优化聚合物钻井液的基础上,采用了理想充填暂堵技术,用动态岩心污染实验仪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原有钻井液对岩心损害较为严重,优化后钻井液能明显提高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进一步采用理想充填暂堵技术可以明显降低钻井液的动滤失量和最大突破压差,提高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从而减轻储集层损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