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胶州湾水生系统中Pb,Zn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生物体中的浓缩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叶思源;原晓军;丁喜桂;刘强;宫少军
  • 单位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Pb;Zn;底层水;孔隙水;沉积物;蛤仔;胶州湾
  • 起始页:400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42009号;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日,MRE200803号
  • 刊名:海洋与湖沼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相建海
  • 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chenpuyuan@yahoo.cn
  • 卷:40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
摘要
利用在胶州湾采集的47组同站位多介质样品,进行了痕量金属Pb、Zn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化学成分测试,讨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中Pb、Zn的生物地球化学总体特征及其在各介质平面上的分布,揭示了胶州湾水-沉积物-生物系统对陆源物质输入的响应。垂向上表层沉积物是Pb、Zn组分的富集带,该系统中的生物相对于其所处水环境具有显著的富集作用,生物体中Pb、Zn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为36、935;横向上,Pb、Zn在底层水和沉积物介质中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河口,即高值区分布于胶州湾的各个主要河口区,特别是在沉积物中金属组分浓度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的东部。而孔隙水中Pb、Zn的高值主要分布于水交替较弱的海域,如红岛前缘。但生物体中的痕量金属组分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与上述各介质的化学场均不吻合,亦即是生物体中痕量金属组分的浓度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同名金属组分浓度无关。作者认为,生物对痕量金属组分的富集并不简单地取决于它所处环境介质中同名金属组分的总量,而存在形态上的选择性。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孔隙水对生物体中Pb、Zn的富集贡献较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