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河南窑场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张东阳;苏慧敏;秦松;田磊;陈媛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5
  • 学历: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铁矿床;前寒武纪;窑场;河南
  • 起始页:321
  • 总页数:15
  • 经费资助:本文得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联合资助
  • 刊名: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编:毛景文
  • 电子信箱:minerald@163.net
  • 网址:http://www.kcdz.ac.cn/
  • 卷:2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410.6967
摘要
通过对窑场铁矿床围岩和矿石的地球化学分析,得出本区条带状硅铁建造可能与海相火山沉积物有关,属于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范围,可进一步划分为火山岩-中酸性杂砂岩-硅铁质沉积建造。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含矿围岩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20~340℃之间,矿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20~300℃,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q)为0.88%~11.34%)]、低密度(0.66~0.99 g/cm3)特征。由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可知,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具有较复杂的气液相成分,显示除水外,还具有较强还原性物质成分的特征峰值,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均处于还原环境。窑场铁矿床经历了前期含硅铁沉积物的沉积阶段和后期的区域变质作用阶段,变质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现象,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