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开放式空气CO2增高条件下稻田磷化氢气体的释放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张蕤;杨小弟;耿金菊;洪宇宁;顾雪元;王晓蓉;王睿;朱建国
  • 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 单位2: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0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FACE;磷化氢;释放通量;浓度;水稻田
  • 起始页:269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07009,2087504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8CB4180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8276);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WTWER0715);国际科学基金项目(IFS,A/4425-1)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9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 核心期刊:核心期刊
摘要
磷化氢(PH3)已被证实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气体.采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研究了不同氮施肥水平(常氮250kg/hm2和低氮125kg/hm2)下,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田磷化氢释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旺盛期(分蘖,拔节)磷化氢通量和浓度高于生长缓慢期,FACE圈常氮区分蘖期磷化氢释放通量最大,为(155.2±22.71)ng/(m2·h).整个水稻生长期磷化氢平均释放通量最大值在FACE圈常氮区观察到,为(41.72±7.06)ng/(m2·h),最小值(-1.485±6.229)ng/(m2·h)出现在对照圈低氮区.FACE处理显著促进磷化氢的排放,不同氮素水平对磷化氢释放影响差异不显著.磷化氢的净通量和浓度与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对水稻成熟期全天释放通量及浓度测试表明,光照是影响白天磷化氢浓度的主要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