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孙亚伟;曹恋;秦玉涛;王金辉;程祥
  • 单位1: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 出生年:1981
  • 学历:学士
  • 职称:助理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长江口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
  • 起始页:66
  • 总页数:5
  • 刊名:海洋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
  • 主办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 主编:林绍花
  •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
  • 邮编:300171
  • 电子信箱:hytb@mail.nmdis.gov.cn
  • 卷:26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12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2004年5月的调查共获大型底栖生物5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底栖鱼类和螠虫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7.57g/m2,平均丰度为150ind./m2。生物量和丰度密集区集中在盐度25度线附近海域。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分析,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四个群落:I圆筒原盒螺-滩栖阳遂足-棘刺锚参-背蚓虫群落;Ⅱ圆筒原盒螺-钩虾群落:Ⅲ背蚓虫-奇异稚齿虫-不倒翁-尖叶长手沙蚕-近辐蛇尾群落:IV短叶索沙蚕-长吻沙蚕.纽虫群落。通过引入环境变量的二维MDS图分析,长江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分布与底层盐度、有机物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生存环境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是导致群落Ⅱ和Ⅳ种群贫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河口区悬浮粉砂颗粒的短期快速沉降现象可能也是导致群落Ⅱ和Ⅳ种群贫乏的另一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