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活着”的地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宋贯一
  • 单位1:河北省地震局
  • 出生年:1940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光子辐射;太阳光压;日-地关系;耦合机制;“反引力”作用
  • 起始页:1460
  • 总页数:10
  • 刊名:地球物理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地址:北京市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 网址:http://www.progeophys.cn
  • 卷:23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60.6208-1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依据太阳光子辐射产生的光压理论,作者揭示出了自然界存在有如下两种自然现象:(1)揭示了日一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及其存在的证据。阐明了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内的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所需要的能源(力源)不是传统地质学所理解的仅来自于地球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太阳。太阳与其系内行星之间不单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靠万有引力作用所维系的那种家族式的首领关系,而且也是靠太阳辐射的斥力作用形成的“母子”关系。地球自生成以来,主要是靠太阳光子的能量(动量)的“哺育”才“活”下来的,地球目前还生机勃勃地“活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不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只具有行星运动几何学上的意义,它在日一地之间能量(动量)相耦合转换机制中还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它是整个地球能有效地、连续不断地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动量)使其能“活”下去而必须具有的最为简单的天然条件。(2)揭示了自然界任一恒星系内部恒星与行星或星际物质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众所周知,太阳是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在银河星云系中类似太阳的发光恒星大约就有4000亿颗,在宇宙更是不计其数。这说明宇宙中的任一恒星系内恒星与它系内的行星及星际物质(除暗物质外)之间的能量(动量)耦合与交换主要是靠光子来实现的。光子是宇宙中既普遍存在又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种物质。光子不带电,其电荷、电偶极矩和磁矩皆为零,它是一种稳定的粒子,其寿命为无限大。宇宙中任一恒星辐射出的光子可以对外任何可见物体起作用。光子对受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它不但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受体,还把自身的动量(以光压斥力的形式)传递给受体,其斥力方向与恒星与受体之间的引力方向恰恰相反,以阻止行星或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恒星内部凝聚,保持恒星系基本空间构架的相对稳定。由此推知,宇宙中物质之间的(光)斥力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万有引力作用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和谐一致的自然界,日—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的发现与证实,为自然界星际(恒星与行星)尺度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首次对宇宙中星际间存在的“反引力”作用这一宏观自然现象的揭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