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耦合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田世民;王兆印;徐梦珍;张康
  • 单位1: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河流生态;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水生栖息地;水面面积;南水北调
  • 起始页:19
  • 总页数:3
  • 经费资助:“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B04A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79027)。
  • 刊名:人民黄河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4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主办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 主编:薛松贵
  • 电子信箱:rmhh@yrcc.gov.cn
  • 网址:rmhh2010@163.com
  • 卷:32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2225.06105
  • 数据库收录: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底栖动物对河流的生态状况反应比较敏感、迅速,当河流水生态发生变化时,底栖动物能够首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从水生栖息地面积着手,通过采集、鉴定、分析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底栖动物样本,研究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并分析了调水对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与水生栖息地面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物种数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减少,但减少速度缓慢;当水面面积继续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10%时,底栖动物物种数开始急剧下降;为保持底栖动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水不应使坝址下游水面面积减小至原水面面积的45%以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