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赵顺顺;孟范平;王震宇;肖静;付海防
  • 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水体;重金属;分子生物标志物
  • 起始页:453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海洋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HD19990016)
  •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土壤学会
  • 主编:李定强;赵其国
  • 电子信箱:editor@jeesci.com
  • 网址:http://www.jeesci.com
  • 卷:19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3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水体重金属污染具有持久性、高度危害性和难治理性,如何快速、准确监测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关心的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水生生物体内某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综述了乙酰胆碱酯酶、抗氧化防御系统、腺苷三磷酸、DNA损伤以及金属硫蛋白等几种分子水平上的生物标志物监测重金属污染的原理、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现状。认为分子生物标志物具有特异性、敏感性等优势,可以较快指示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在进行野外研究时,要注重混合重金属与多途径暴露下,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规律。生物体之间差异性会导致标志物在同样暴露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变化规律,需要加强“离体”标志物和“标准化”标志物的研究,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生物标志物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体内生理因素影响,可考虑综合运用多种生物标志物指示重金属污染。目前,有关重金属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多,但重金属对生物体的致毒机理方面研究并不深入,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