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盆地深层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理——淋滤与溶蚀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胡海燕;王国建
  • 单位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深层储层;颗粒包壳;超压;油气早期充注;准噶尔
  • 起始页:35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8059)和长江大学博士发展基金项目(801130010104)
  • 刊名:中国岩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主编:刘再平
  •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
  • 邮编:541004
  • 电子信箱:carso@163.com
  • 卷:28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2.06 141
摘要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砂岩埋藏深(>5800m),深部是否发育相对优质储层是制约深层勘探的科学问题。采用镜下观察、测井、试验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深层砂岩的成岩机制和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深层侏罗系砂岩为晚期超压,砂岩粒度细,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达69%,成分成熟度低,颗粒包壳对砂岩的孔隙度保存有利,但会堵塞喉道,降低渗透率,而且早期充注的油气中的有机酸会溶蚀砂岩地层中的长石和岩屑等矿物,造成高岭石和石英沉淀,对储层的发育与保存不大有利;(2)盆地腹部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顶部砂岩中存在一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孔隙度从7%增大至11%,渗透率从0.5md增加至2.5md。这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位于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埋深5850m)之下的半风化砂岩中,主要是表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和深埋后溶蚀作用形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