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永进地区深层次生孔隙带发育机理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胡海燕;李平平;王国建
  • 单位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77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深层储层;次生孔隙
  • 起始页:21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8059)
  • 刊名:地质科技情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地学
  • 主编:姚书振
  • 电子信箱:kjqb@cug.edu.cn
  • 卷:27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6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中Ⅲ区块的永进地区自垩系与侏罗系之间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面,即J-K不整合面。西山窑组次生孔隙发育带位于J-K不整合面之下。CIA指数显示,表生期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主要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较弱,风化作用主要提高了孔隙的连通性。深埋后有机质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溶蚀长石、岩屑等易溶矿物.中Ⅲ区块在地质历史时期为低压场区,是准噶尔盆地腹部流体的排泄区域,不整合面经过大气淡水的改造而成为流体运移的优势通道,长石等的溶蚀产物高岭石等被流体带离迁移出溶蚀区域,从而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