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电性结构及其对岩石圈研究的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谭捍东;姜枚;吴良士;魏文博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 出生年:1966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岩石圈;青藏高原
  • 起始页:906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土资源部岩石圈三维结构项目(20010101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4019、40374024)联合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
  • 卷:33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在西藏近南北向布设了横跨青藏高原的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亚东-雪古拉、达孜-巴木错、那曲-格尔木),采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进行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探测研究,发现该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①那曲以南地段,电性层比较薄,低阻体多呈串珠状断续分布,产状明显北倾,倾角为20°~30°。②那曲—雁石坪地段,电性层厚度有所增加,低阻体或高阻体呈近于水平薄板状分布。③雁石坪以北地段,电性层厚度较大,低阻体呈大透镜体状较连续地向南倾,倾角40°左右。④3个地段的电性层差异明显,与构造背景和岩浆活动性关系密切。以上电性特征为研究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机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