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LaNi4.7Al0.3储氢合金氧化前后吸放氢性能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蒋春丽;白彬;李嵘;肖红;伏晓国;赵正平
  • 单位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出生年:1972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LaNi4.7Al0.3;氧化;AES
  • 起始页:43
  • 总页数:4
  • 刊名:稀有金属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主办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编:屠海令
  • 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
  • 邮编:100088
  • 电子信箱:xxsf@grinm.com
  • 网址:http://www.grinm.com.cn
  • 卷:29
  • 期:1
  • 期刊索取号:P755.06 709-1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原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
摘要
研究了LaNi4.7Al0.3贮氢合金被微量氧气毒化前后贮氢性能的变化,测定了合金的贮氢量,吸氢动力学曲线。并采用扫描俄歇电子能谱(AES)原位研究了LaNi4.7Al0.3储氢合金中毒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氧含量较低时,不会影响合金的初始吸氢速率,但会降低合金的贮氢容量;随着O2的剂量的逐渐增大,合金的吸氢速率变慢,合金的储氢容量大大降低。原位分析氧毒化LaNi4.7Al0.3贮氢合金表明,O2在清洁LaNi4.7Al0.3表面吸附离解后,优先与表面镧原子结合生成La的氧化物,再与部分表面镍原子结合生成Ni的氧化物。氧化过程中La向表面富集,同时有金属态的Ni析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