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沙江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艳梅;王克勤;陈奇伯;王建英
  • 单位1: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出生年:1978
  • 学历:硕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元谋干热河谷;微地形改造;土壤水分
  • 起始页:1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60037);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SG2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D0041M);云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04Y424B资助
  • 刊名:中国水土保持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5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雷廷武
  • 卷:15
  • 期:4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1-1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坡面上改造后的微地形为研究对象,对集中降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进行动态监测,运用土壤水分动力学原理和水量平衡原理,分析计算改造微地形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通量、导水率和扩散率,结果表明:微地形改造后,强化了降雨的入渗,水平沟整地和水平台整地分别能将89%和83%的降雨转化为土壤水分,而自然坡面只有22%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土壤水分,集中降雨后,土壤水分以垂直入渗为主,土壤水分以零通量面为界,在零通量面以上水分向上运动,零通量面以下向下运动,改造后微地形土壤水分运移动速度明显增大,最大运移速度大约为15~17cm/d,但随着坡度增加,土壤水分的侧向损失有所增加,在集中降雨条件下,水平台、水平沟整地后能使拦截的降雨在0-200cm土层范围进行分配,且缓坡上的水平台能使100cm以下的土壤水分得到明显改善,而自然坡面入渗的水分主要在0-100cm范围分配,且改善土壤水分效果不好,100cm以下土层,降雨后土壤水分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