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造山作用与沉积响应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0
  • 作者:李勇;王成善;曾允孚
  • 单位1: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盆山耦合;沉积响应;地层标识;造山作用;成盆作用;走滑挤压盆地;前陆盆地;造山带
  • 起始页:49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02013);地质矿产部青年地质学基金(Qn979816)项目
  • 刊名:矿物岩石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都理工学院
  • 主编:杨维强
  • 卷:20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10.61967-1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
  • 核心期刊: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大陆上最基本的两个构造单元,具有盆山转换和盆山耦合的地质特征。造山作用主要体现为逆冲作用和走滑作用,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所产生的构造负荷是前陆盆地生长的构造动力,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形成可容空间,并提供物源,导致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垂直造山带方向的迁移;造山带走滑作用不仅控制造山带内走滑挤压盆地的形成,而且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和物源在平行造山带方向的迁移,以及盆地的抬升与侵蚀。沉积盆地地层记录是研究和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窗口,本文总结了利用沉积响应再造造山带造山作用的不同尺度的地层标识,它们是:盆地充填地层格架、不整合面、构造层序、粗碎屑楔状体、相及沉降中心的迁移、沉积物特征碎屑组分的变化、沉积物通量和沉积速率的增减、河流梯度、前缘隆起,以及放射性测量与裂变径迹年代测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