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赵文智;王新民;郭彦如;刘化清;白云来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58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沉积体系;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构造改造
  • 起始页:6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3-2004年度科技项目(030105)。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主楼429室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3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收录期刊;美国地质参考(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CPA)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2003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恢复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是评价盆地西缘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在三叠纪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受秦祁褶皱带和阿拉善古陆控制。六盘山西缘大断裂和贺兰山西缘断裂分别构成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西南与西北边界;走廊过渡区与盆地本部沉积具有连通性。形成向西开口、南深北浅、主体为北西—南东向的大型不对称坳陷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盆地西缘前人所称的”南北古脊梁”不起沉积分割作用。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西部从南到北发育汭水河—镇原、景泰—环县、窑山—甜水堡和汝箕沟—盐定4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受不同物源影响,各体系沉积特征不同,并且经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在盆地西缘冲断带上盘残存不全。但在现今冲断带以东及其掩覆地区延长组保存较完整,延长组残余沉积分布广泛。勘探前景广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