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配位聚合物Cu( phth)2(H2O)2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热重、荧光性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武;文谢吉民谢东坡宣亚文
  • 单位1: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单位2: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生年:1969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配合物;邻苯二甲酸;晶体结构
  • 起始页:381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3AA06011000-4-02);江苏省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基金资助项目 (2001033);镇江市社会发展项目(SH2005063)
  • 刊名:桂林工学院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办单位:桂林工学院
  • 主编:阮百尧
  • 地址: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 邮编:541004
  • 电子信箱:xbz@glite.edu.cn
  • 卷:2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 489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美国《地质学题录与索引》(BIG)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采用Cu(NO3)2·3H2O和phth(邻苯二甲酸)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Cu(phth)2( 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 95 (17) nm,b=1.4441(3)nm,c=0.709 92(14)nm,β=112.14(3)°,V=796.7(3)A3,Z=2,Dc=1.792 g/cm3,F(000)=438.0,S=1.100,R1=0.037 6,wR2=0.0998。铜原子为4配位,呈畸变正方形构型,通过邻苯二甲酸根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维之字型链,相邻的链之间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