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东、西成藏差异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王芳;何涛;梁晓伟;甄静;张丹丹
  • 单位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单位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出生年:1980
  • 学历:硕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成藏模式;油藏特征;异常高压;运移;鄂尔多斯盆地
  • 起始页:68
  • 总页数:5
  • 刊名:岩性油气藏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9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学会
  • 主编:刘全新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雁儿湾路535号
  • 邮编:730020
  • 电子信箱:yxyqc@petrochina.com.cn
  • 卷:22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50.6 211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东、西部油藏分布格局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志靖一安塞地区纵向上油藏集中分布于长6段,平面上长6油层大面积连片分布;西部姬塬地区具有同一区块垂向上多油层叠合、平面上发育多个独立含油富集区的特点。分析认为,不同的运聚成藏模式导致了2个地区不同的油藏分布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沉积规模不同。东部的志靖一安塞地区属于陕北复合三角洲的主体部分,沉积规模大于西部的姬塬地区。②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志靖一安塞地区储层物性好于姬塬地区。③主要运移通道不同。志靖一安塞地区的主要运移通道是连通砂体,而姬塬地区主要是微裂缝。④运聚成藏模式不同。东部志靖一安塞地区为连通砂体侧向运移的运聚模式,西部姬塬地区为裂缝垂向多点式充注的运聚模式。明确盆地伊陕斜坡东、西成藏差异,总结石油运聚规律,对于指导盆地石油勘探部署及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