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沉积特征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徐加强;师长兴;张鸾
  • 单位1: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沉积特征;粒度组成;沉积速率
  • 起始页:425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三期领域前沿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471017)资助
  • 刊名:古地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冯增昭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大学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Jpalaco1999@163.com
  • 卷:10
  • 期:04
  • 期刊索取号:P516.066162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摘要
根据钻孔中沉积物性状的详细描述、样品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已有黄河下游历史变迁及沉积物测年成果,分析了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发现可以利用沉积物颜色、组成、粒度组成变化比较准确地确定研究区公元前602年的古地面,砂粘比Kd值是确定界线的很好指标。公元前602年以后的黄河冲积平原沉积物以浅黄色、黄色、棕色砂质亚沙土和粉质亚粘土为主,少量粉质亚沙土,平均粒度范围为3.31~6.12Φ,分选较差,偏度多为正偏或极正偏,峰态为窄峰、很窄和中等峰态。总体上由上游到下游平均粒径逐渐变细,标准离差增大,峰度减小,即水动力减弱,分选程度降低。对比分析发现,古黄河冲积平原沉积与现代黄河河漫滩沉积样品相比粒径明显偏细。钻孔Kd值随深度的变化揭示,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1年,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沉积环境的水动力条件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强弱变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