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牛海青;陈世悦;张鹏;鄢继华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成岩作用;孔隙演化
  • 起始页:749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B20060104)
  • 刊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6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主编:黄伯云
  • 地址:湖南长沙
  • 邮编:410083
  • 电子信箱:zngdxb@mail.csu.edu.cn
  • 网址:http://www.zndxzk.com.cn
  • 卷:41
  • 期:2
  • 期刊索取号:P706.6 140
  • 数据库收录:《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化学文摘》《金属文摘》《铝工业文摘》《科学文摘》《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文摘杂志》《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论文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检索刊物刊源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摘要
对岩芯进行观察,并对薄片进行电镜扫描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储层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A亚期—晚成岩期;储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孔隙损失分别达23.65%和4.30%;长石颗粒、火山岩岩屑、钠长石、沸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及刚性颗粒的破裂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明显提高了乌夏地区二叠系砂岩储集性能,孔隙增生量达4.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