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谢然红;肖立志;傅少庆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6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核磁共振;饱和水岩石;表面弛豫;温度特性
  • 起始页:44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4075)
  • 刊名: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 主编:陈淑娴
  •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 邮编:257061
  • 电子信箱:Journal@hdpu.edu.en
  • 卷:32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452.06693
  • 数据库收录:《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文摘杂志》(AJ)《石油文摘》(PA)《剑桥科学文摘:材料信息》(CSA:MI)
摘要
温度是影响岩石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的因素之一。选取一组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人造碳酸钙、储层贝瑞砂岩以及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温度25-90 °C),考察温度对弛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饱和水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温度对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和储层贝瑞砂岩的核磁共振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的人造碳酸钙和储层碳酸盐岩的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利用室温下得到的实验测量结果对储层温度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