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胡瑞忠;彭建堂;马东升;苏文超;施春华;毕献武;涂光炽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出生年:1985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质学;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成矿作用;成矿时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加里东期;燕山期
  • 起始页:583
  • 总页数:14
  • 经费资助:本文得到国家973项目(G1999043200、2007CB4114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053、40634020)资助
  • 刊名: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编:毛景文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minerald@163.net
  • 卷:26
  • 期:6
  • 期刊索取号:P410.6967
摘要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