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程喆;田世澄;曾小阳;卜翠萍;马晓娟
  • 单位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 出生年:1964
  • 学历:在读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油气差异聚集;连通体系;成藏机理;下二门油田;泌阳凹陷
  • 起始页:346
  • 总页数:8
  • 刊名:沉积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主编:孙枢
  • 电子信箱:cjxb@ns.lxb.ac.cn
  • 卷:23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71.066243
摘要
下二门油田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下降盘内侧,是一个在早期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基础上后期通过差异抬升和断裂改造的背斜构造。该油田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从核三段和核二段下部的纯油藏,向上过渡到核二段上部带气顶的油藏,直到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油源对比表明其上部的油气是通过长距离垂向运移由下部成熟油气向上运移聚集的。下二门背斜是一个早期(核三段Ⅶ砂组沉积时期)伴随着边界断裂的快速下降而形成的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但隆起幅度不明显,早喜马拉雅运动(廖庄组沉积末期)使该区遭受强烈的挤压,形成从下到上幅度逐渐加大的背斜隆起,晚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张性断裂,使下二门背斜构造断裂化,形成了现今与断层有关的多种圈闭类型。与其相对应地该油田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成藏的特点,一是发生在核一段沉积末期古油藏形成时期,二是发生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古油藏遭受破坏和成熟油气开始大量充注的时期,三是发生在廖庄末构造抬升期的晚期和第四系沉积前的大量油气充注和现今油气藏定型时期。其油气成藏模式是早期通过单砂体运移通道侧向运移缓慢充注聚集,中后期廖庄组末期差异抬升运动导致势能差的急剧增大而快速充注和断裂改造垂向调整运移聚集成藏模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