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汶川桃关震区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刘汉湖;黄润秋
  • 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
  • 单位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后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遥感;岷江;地震;生态地质环境;景观
  • 起始页:104
  • 总页数:8
  • 刊名: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主编:王士天
  • 地址: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 邮编:610059
  • 电子信箱:dzzh@cdut.edu.cn
  • 网址://dzhb.chinajournal.net.cn;//dzzhyhjbh.periodicals.net.cn
  • 卷:20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484.06208-1
  • 数据库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
摘要
“5.12”汶川地震震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山峡谷区,本身就较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受到重创。而生态地质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正确评价生态地质环境的质量及其对生态景观格局的效应,是制定和规划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从以往研究来看,借助于遥感与GIS技术对高山峡谷山区生态地质环境及生态景观格局时空效应进行全面而定量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应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和航空图像进行地震灾区前后对比分析的尚未见到。本文以汶川县桃关地区为例,应用遥感与GIS技术,探讨了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方法和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思路,基于高精度卫片/航片以及震后地形图等资料,提取了桃关地区景观时空分布信息和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分析了生态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效应,并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评价模型对生态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运算,得到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评价等级图及受损区域分布图。最后,从生态地质环境和生态景观两方面准确地对震区地质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估,为山区居民经济发展和居住地址的合理规划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