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试论重庆地区土家族歌舞文化的传播要素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重庆地区土家族人口众多,分布相对集中,历史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其歌舞文化的传播内涵。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的理论和观念为基础,认为该地区土家族歌舞文化具备行为主体、内容、程序三个传播要素,并对以酉阳阳戏、摆手舞、花灯为例的重庆土家族歌舞文化传播模式、传播要素进行简要描述、对比和分析。
        
引文
(1)肖琼、李克建、杨昳:《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要略》,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
    (2)彭福荣、谭清宣、莫代山:《重庆世居少数民族研究·土家族卷》,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年,第79-88、339-340页。
    (3)闫伊默、刘玉:《仪式传播:传播研究的文化视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116-119页。
    (4)朱杰:《仪式传播观浅议》,《当代传播》,2007年,第2期,第18-19页。
    (5)王亦高:《青年恩格斯的歌舞传播思想——恩格斯〈莱茵省的节日〉一文的考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7期,第115-120、126页。
    (6)赵文娟:《仪式·消费·生态——云南新平傣族的个案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第58页。
    (7)朱海鹰:《东南亚民族音乐》,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8)施惟达等:《文化与经济:民族文化与产业化发展》,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0页。
    (9)阿力:《酉阳阳戏:灵魂的表演》,《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0)段明:《重庆酉阳土家族面具阳戏》,《中华艺术论丛》,2009年,第00期,第424-444页。
    鞠传荣:《酉阳的土家族》,《中国民族》,1990年,第9期,第33页。
    陈亚芳:《对传承与发扬“土家族摆手舞”的几点思考》,《大舞台》,2012年,第7期,第251-252页。
    赵云艳:《土家族“摆手舞”的形态种类及形成原因》,《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118-122页。
    田阡、安仕均:《彭水土家族摆手舞探究》,《四川戏剧》,2010年,第3期,第72-73页。
    冯光钰:《秀山花灯戏的历史积淀与现代传统》,《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第30-32、8页。
    赵心宪:《秀山花灯的族属问题——土家族节庆礼仪民俗的调查与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54-58页。
    崔鸿飞:《关于秀山花灯艺术起源的文化解读》,《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139-143页。
    杨正斌:《新院子花灯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秀山花灯流派构成调查之一》,《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76 -78页。
    张安平:《“秀山花灯”民俗艺术的文化底蕴及其传承发展》,《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30-34页。
    宋铁英编著:《多媒体演示——方法、技术与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11页。
    张孝翠:《论仪式传播与参与主体性》,《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4期,第41-44、53页。
    许静:《传播学概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7页。
    阴艳、张彦华、巩云丽编:《传播学理论基础与实战练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76页。
    张国良主编:《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二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9页。
    李卫东:《组织传播行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9页。
    庹修明:《叩响古代巫风傩俗之门人类学民族学视野中的中国傩戏傩文化》,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刘嵘:《土家族梯玛巫祀仪式音乐研究:以家祭仪式还土王愿为例》(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赵红梅:《论仪式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兼评纳尔什·格雷本教授的"旅游仪式论"》,《旅游学刊》,2007年,第9期,第70-74页。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