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实现江苏省“两个率先”目标的路径之机理分析——从逻辑观点看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首先从系统的最一般的角度,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系统功能的影响的逻辑规律作了形式上的刻画,并提出了系统进化的三种基本的演进模式;其次,用系统的进化理论解释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模式进化过程,这就从学理上为我们党制定各种社会发展策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最后,从逻辑原点角度阐述我省"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的合理性。
        
引文
[1]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编写组.十八大精神学习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u,v,……w〉和〈u′,v′,……w′〉是同一个相关要素集的不同顺序的有序集,即〈u′,v′,……w′〉是对〈u,v,……w〉按照不同标准地重新地排序。由定义1,这里相关要素集是完全的,所以尽管在两个有序列中处于相同相关度上的要素不一定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处在的相同的相关量级来比较两个它们对系统架构的贡献。
    (2)系统的外部环境是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对系统而言是客观的、不可控制。一般而言,一个系统是否是良性系统不是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适应系统,而是不断地调整系统的要素和结构来适应环境。
    (3)所谓潜在的相关要素意为:由于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的不完全特性(或曰有限性),往往对系统的相关要素的认识是不完备的,把本来属于系统的相关变量看成系统的非相关要素,即看成是系统环境中的元素,这就导致了系统的功能的衰退。所以严格意义上讲,系统的环境都可以看成是系统的所有潜在要素所组成集合。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