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孕育阶段富有特色的奠基之作。在动机上,它意在为农民运动辩诬,捍卫其正义性。在创作上,它源于作者对农民问题与国民革命本质联系的深入认识和他较早领导农民运动的具体实践。在文本上,其塔式结构与丰富内容相统一,使理论阐发既有美感又有力度。在思想上,它将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乡土社会的主要实际结合起来。它在表述上存在若干疏漏,但在总体上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Mao Ze-Dong's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Hunan Peasant Movement was a cornerstone article very distinctive in the germination period of localization Marxism in China.In the aspect of motive,it aimed to defend the peasant-movement's justice against false accusations.In the aspect of creation,it originated from the author'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sants and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nd from the specific practices that he led peasant movements earlier.In the aspect of text,its tower structure unified with its rich content made its theory elucidated both aesthetically and vigorously.In the aspect of thought,it combined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with the main realities of the local society in China.In the aspect of statement,it had a few defects,but in totality,it remarkably contributed to initiating the road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引文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44页。
    [2]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网之“三农文摘”栏目转录了《报告》全文,郑灿辉(1959)、林杰(1965)、(美)沃马克(2004)、孙念韶等(2007)、王建国(2008)、吴倩(2010)等对《报告》进行了专题探索,而余进东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研究》,但在这方面的专门论文未见面世。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381-388页。
    [4]同[1],第12页。
    [5]同[1],第264页。
    [6](美)斯诺《毛泽东自传》(汪衡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第73页。
    [7]李维汉《关于中共中央十二月特别会议的回忆》[J],《湖南党史通讯》1983年第10期,第18页。
    [8]司马迁《史记》(李炳海校评)[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第517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0页。
    [10]周邦君《毛泽东早期对“三农”问题的伦理关怀》[J],《农业考古》2013年第6期,第83-87页。
    [1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页。
    [12]同[11],第37、38页。
    [13]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05页。
    [14]《孙中山全集》第10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55页。
    [15]王树棣《陈独秀文章选编》中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第312页。
    [16]《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33页。
    [17]王建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版本问题》[J],《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第79-80页。
    [18]《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1-22页。
    [19]王永智等注译《品书奇言》[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第250页。
    [20]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21]张万禄《毛泽东的道路(1921-193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78-179页。
    [22](美)约翰逊等编《世界文明的源泉》下卷(马婷等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55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页。
    [24](英)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王珍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9页。
    [25]同[1],第25页。
    [26]同[1],第26页。
    [27]杨天石等《中华民国史》第6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01-202页。
    [28]同[1],第8-9页。
    [29]同[8],第563页。
    [30]汪堂家编《乱世奇文——辜鸿铭化外文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3页。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