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九顶山矿区斑岩岩石化学及演化与成矿研究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九顶山矿区主要有正长斑岩、斑状花岗岩等5类斑岩,其属过铝质花岗岩,具有高钾富碱富铝的岩石化学特征,共经历了Ⅰ期的正长斑岩、Ⅱ期斑状花岗岩、Ⅲ期的花岗斑岩、Ⅳ期的碱长花岗岩的4期演化,其中Ⅱ期和Ⅲ期与成矿关系密切。研究矿区岩浆岩活动,斑岩化学特征及其演化,可为矿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引文
[1]曾普胜,侯增谦,高永峰,等.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J].地质论评,2006,52(1):72-84.
    [2]侯增谦.斑岩Cu-Mo-Au矿床:新认识与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4,11(1):131-144.
    [3]侯增谦,曲晓明,王淑贤,等.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J].中国科学,2003,33(7):609-618.
    [4]莫宣学,路凤香,沈上越,等.三江特提斯火山作用与成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7-11.
    [5]郭晓东,王治华,王欣,等.云南马厂箐Cu-Mo-Au矿床花岗斑岩成矿地质证据[J].矿床地质,2010,29(5):890-902.
目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