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U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 推荐本文 |
摘要
BU油田位于伊拉克米桑油田群,由于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多种多样、孔隙结构复杂,目前对有利储层和油气聚集带分布尚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油田后期开发生产。本文主要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等基本特征,得到BU油田Mishrif组孔隙发育,裂缝不发育的认识,并且其中粒间溶孔和生物铸模孔等是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尤其是次生的粒间溶孔对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很大。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分析,研究区储层喉道以偏细型为主,总体的孔喉结构为中孔细喉和低孔细喉结构。对于储层类型,首先从沉积相控制储层分布,然后从岩石类型、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和岩溶控制有效储层分布,最后从有利沉积相与岩溶共同控制储层发育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Mishrif组的碳酸盐岩储层是典型的相控型储层,并且存在岩溶与沉积相共同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但是其中还是以好的沉积相为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通过本文的分析,实现BU油田的稳产和増储上产,同时对于周边地区相似条件下的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描述和油藏勘探开发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及借鉴意义,对支撑该区块油藏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寻找BU油田甚至米桑油田群油气聚集带提供有利的地质依据和崭新的勘探开发思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